中照网logo

新闻

最新新闻

>首页>文章>正文

外资“抄底”中国文旅资产,照明行业迎来哪些新机遇?——来自文旅照明赛道的深度观察

2025-11-24   

中国照明网报道

1031

导语: 2025年中国文旅市场的复苏浪潮中,“外资抄底”成为行业热议关键词——从韩国安博凯收购海昌海洋公园、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,到新加坡金鹰集团拿下上海外滩高端酒店,国际资本正以“低价收购+运营改造”的模式,抢占中国文旅资产价值洼地。

  2025年中国文旅市场的复苏浪潮中,“外资抄底”成为行业热议关键词——从韩国安博凯收购海昌海洋公园、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,到新加坡金鹰集团拿下上海外滩高端酒店,国际资本正以“低价收购+运营改造”的模式,抢占中国文旅资产价值洼地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045_746.jpg

  而在这场文旅资产的“价值重塑战”中,有一个角色始终隐藏在核心:照明。无论是主题公园的沉浸体验营造、高端酒店的品牌调性升级,还是文旅综合体的闲置空间激活,照明早已不是“装灯”这么简单,而是成为撬动文旅资产增值的“隐形引擎”。站在中国照明网的行业视角,我们不妨拆解外资文旅布局背后的照明逻辑,探寻本土照明企业的破局路径。

  一、外资文旅项目落地:照明是“价值提升”的关键抓手

  国际资本对文旅资产的改造,从不是“换个招牌”的表面功夫,而是从体验、效率、品牌三个维度重构价值——这其中,照明几乎贯穿所有环节。透过已落地的外资项目,我们能清晰看到其照明策略的共性:以“技术+文化”为核心,让照明成为“体验放大器”与“成本优化器”。

  1.主题乐园:照明重构“沉浸感”,激活二次消费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135_623.png

  安博凯对文旅资产的改造,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青岛极地海洋馆与苏州阳澄半岛乐园。前者收购后引入国际IP合作,照明系统成为IP落地的核心载体——通过动态LED光影模拟极地晨昏变化,配合企鹅、白鲸展区的定制化柔光设计,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增加40分钟,直接推动二次消费占比从15%提升至30%;后者投入1亿元改造中,单照明升级就占比15%,新增的“湖滨夜经济带”采用3D投影+互动灯光装置,让夜间客流占比突破50%,2025年暑期试运营收入同比增长68%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139_233.jpg

  这背后的逻辑很明确:主题乐园的核心竞争力是“体验感”,而照明是最低成本、最高效的“场景营造工具”。外资团队擅长将照明与IP、业态深度绑定,而非简单堆砌灯光,这也给本土照明企业上了一课——未来文旅照明的竞争,不是“亮度”的竞争,而是“场景适配度”的竞争。

  2.高端酒店:照明升级“品牌调性”,拉高RevPAR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143_474.png

  在酒店领域,外资的照明改造更聚焦“高端化”与“智慧化”。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上海外滩万达瑞华酒店后,将其更名为“上海外滩瑞吉酒店”,首要动作就是重构建筑照明与客房照明:外立面采用低功耗洗墙灯,还原百年建筑的历史肌理;客房引入智能调光系统,可根据入住者习惯自动切换“商务”“休憩”“阅读”三种灯光模式。改造后,酒店客房单价提升30%,RevPAR(每间可售房收入)达到同地段普通酒店的2.3倍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147_234.jpg

  美国Tishman Speyer基金收购上海五角场智选假日酒店后,更是直接通过照明业态重构实现转型——将传统客房改造为服务式公寓,公共区域采用“无主灯+情景照明”设计,厨房、书房等功能区配置可调光LED灯带,最终坪效提升45%。这印证了一个趋势:核心城市酒店的照明改造,已从“美观需求”转向“功能价值需求”,智慧照明、定制化照明成为溢价关键。

  二、文旅照明的“潜力标的”:三大场景暗藏百亿市场

  原文指出,外资筛选文旅资产的核心标准是“价值洼地、现金流导向、改造空间”,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文旅照明赛道。结合当前市场现状,以下三类场景的照明需求正处于“爆发前夜”,值得本土照明企业重点关注。

  1.困境主题乐园:照明“IP化改造”是破局关键

  2024年以来,全国已有12家区域性主题乐园进入破产重整程序,其中半数位于长三角、珠三角——这些项目并非“无价值”,而是因IP老化、体验单一陷入困境,而照明正是“低成本激活IP”的最佳路径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151_202.jpg

  例如某位于新一线城市的影视主题乐园,年客流量曾达百万级,但因场景长期未更新导致亏损。若引入照明改造:可在“影视IP展区”采用全息投影技术,还原经典电影场景;在过山车等游乐设施上加装同步光影系统,让“刺激体验”叠加“视觉冲击”;甚至可打造“夜间IP巡游”,用灯光秀串联不同主题区。参考苏州阳澄半岛乐园的案例,这类改造投入仅需项目估值的10%-15%,却能带来客流量30%以上的增长。

  2.核心城市中高端酒店:智慧照明填补“效率缺口”

  上海部分老牌四星级酒店客房单价不足同地段高端酒店的60%,核心问题之一是“管理模式落后”——这其中,照明系统的“低效”是重要痛点。多数老牌酒店仍采用传统开关控制,既无法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,也存在严重的“长明灯”能耗浪费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155_458.png

  对这类酒店,照明改造的核心是“智慧化降本+体验升维”:公共区域可安装人体感应调光系统,无人时自动降至30%亮度;客房部署IoT智能照明,与空调、窗帘联动形成“场景模式”;后台通过照明能耗数据,优化清洁、运维排班。某酒店改造案例显示,引入智慧照明后,年照明能耗降低28%,客房满意度提升25%,半年即可收回改造成本。

  3.文旅综合体闲置资产:照明“业态重构”激活空间

  部分文旅综合体因规划失衡,导致配套商业、特色场馆长期闲置——这类空间的照明改造,关键是“适配新业态”。例如康养文旅项目的闲置商业楼,可改造为“非遗工坊”,用暖色调轨道灯突出手工艺品细节,配合局部射灯营造“文化氛围”;主题小镇的闲置场馆,可转型为“沉浸式体验馆”,通过LED巨幕+动态灯光,打造“光影剧场”“数字艺术展”等业态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159_073.jpg

  这类改造的优势在于“依托综合体既有客流”,照明投入小、见效快。某张家界文旅综合体的闲置场馆改造后,仅靠“光影非遗展”单月客流量就突破2万人次,成为综合体的“新打卡点”。

  三、本土照明企业如何破局?四维策略抢占“文旅红利”

  外资布局文旅资产,对本土照明企业而言,既是“狼来了”的竞争压力,更是“借势成长”的契机。结合原文中“本土文旅集团四维筛选模型”,中国照明网建议从区位、业态、运营、政策四个维度,构建文旅照明竞争力。

  1.区位聚焦:锁定“客流入口”,提前布局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202_554.jpg

  除了外资关注的核心城市,本土照明企业更应瞄准两类“潜力区位”:

  “高铁2小时经济圈”节点城市:如徐州、宜昌等,2025年暑期高铁文旅专列客流量同比增长120%,这些城市的文旅项目正处于“扩容期”,照明需求集中且竞争较小;

  区域文旅集群补位空间:如张家界文旅集群中的特色小镇、桂林山水旅游带中的滨水地块,依托集群效应,照明项目的获客成本更低、运营稳定性更强。

  企业可深入调研市场,根据自身情况形成符合企业拓展的区位照明需求体系,从交通通达度、年客流量、消费能力等指标量化评估,优先切入需求旺盛的区域。

  2.业态创新:跳出“卖产品”,做“解决方案”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206_114.jpg

  外资文旅项目的照明需求,早已不是“灯具供应”,而是“从策划到运维的全链条服务”。本土照明企业需聚焦三类高价值业态:

  技术赋能型:如融合AR/VR的沉浸式照明、基于数字孪生的灯光控制系统,西安大唐不夜城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使夜间客流量提升3倍,证明技术型照明的潜力;

  文化深度型:如非遗研学中的“灯光+文化”设计,敦煌莫高窟“壁画修复研学营”用定制化柔光保护文物,同时满足体验需求,单营收费8000元仍供不应求;

  银发适配型:针对“康养+文旅”项目,开发防眩光照明、夜间感应小夜灯等适老化产品,江西井冈山此类产品年均服务老年团超10万人次。

  3.运营升级:从“一锤子买卖”到“长期收益”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209_554.jpg

  外资重视的“现金流导向”,这对照明企业同样重要。传统“卖灯”模式利润薄、回款难,而“运营服务”能带来持续收益:

  二次服务延伸:为文旅项目提供照明系统运维、灯光秀内容更新服务,例如每季度更新一次主题灯光秀,收取服务费;

  数据价值挖掘:通过智慧照明平台收集客流、能耗数据,为文旅运营方提供“照明优化建议”,甚至参与收益分成;

  轻资产输出:将成熟的文旅照明方案打包,通过“管理输出”“特许经营”模式扩张,降低资本占用。

  故宫文创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8%升至2025年的25%,印证了“运营增值”的潜力——照明企业也可借鉴这一逻辑,从“供应商”转型为“文旅光影合作伙伴”。

  4.政策借力:抓住“红利窗口”,降低成本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212_986.png

  政策是文旅照明的“加速器”,本土企业需重点跟踪三类政策:

  文旅消费示范城市配套相关政策:有相关促进扶持政策的城市文旅项目最高可享受30%的改造补贴,照明作为核心改造环节,能直接降低成本;

  “文旅+乡村振兴”试点项目:此类项目可获得土地指标倾斜与税收减免,适合布局乡村文旅照明;

  智慧旅游试点区域:如浙江、广东的智慧景区建设试点,政策支持力度大,且市场接受度高,便于推广智慧照明产品。

  结语:文旅照明的“黄金时代”,始于“价值创造”

微信图片_2025-11-24_101216_625.png

  外资“抄底”中国文旅资产,本质上是对中国文旅市场长期价值的认可——而这一价值的实现,离不开照明的深度赋能。对本土照明企业而言,不应只看到外资带来的竞争,更要看到背后的行业趋势:文旅照明已从“附属配套”升级为“核心生产力”,从“标准化产品”转向“定制化解决方案”。

  中国照明网始终相信,文旅照明的黄金时代,不是“资本堆砌”的虚假繁荣,而是“技术+文化+运营”共同创造的价值结果。当本土照明企业能真正读懂文旅项目的需求,用照明激活体验、降低成本、提升价值,就能在这场“文旅资产价值重估”浪潮中,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
  未来已来,唯有主动破局者,方能乘势而上。

编辑:严志祥

来源:中照网

标签: 文旅资产  照明行业  新机遇  文旅照明  

热门文章 换一换

中国照明网官方在线QQ咨询:AM 9:00-PM 6:00
广告/企业宣传推广咨询:
活动/展会/项目合作咨询: 市场部
新闻/论文投稿/企业专访: 黄先生
媒体合作/推广/友情链接: 市场部

中国照明网网友交流群:2223934、7921477、9640496、11647415

中国照明网照明设计师交流群:2223986、56251389

中国职业照明设计师QQ群:102869147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