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手指奖 | 宜昌葛洲坝枢纽渲染照明工程
2021-02-22
中国照明网报道

42339
导语: 本工程2018.2.1筹建,2019.9.27完成调试,向建国“70周年”献礼。项目投资近四千万,使用各型号灯具18000余盏,敷设线缆十万余米。该项目处于葛洲坝电力生产核心区,信息安全对灯光控制系统要求更严,施工部位50%以上为高危区域(临水、临边、临高压电),航道要求避免炫光,并减少光污染以及对长江中华鲟保护区的影响。
金手指奖获奖案例
文旅景观照明工程设计奖二等奖
项目名称:葛洲坝枢纽渲染照明工程
获奖单位:湖南金安交通设施亮化景观建设有限公司
项目简介
葛洲坝枢纽渲染照明工程项目位于宜昌葛洲坝,项目主要围绕葛洲坝水利枢纽主体工程、大江、二江防淤堤及长电学院、公司大楼及相关办公建筑和厂区临江界面现有工作照明的基础上,充分考虑周边地域环境条件,利用主体工程建筑物的材质肌理、造型特色及水电行业特点,通过光影图示的变化和光色亮度的控制,充分融入“万里长江第一坝”、“二十世纪水电丰碑”、“现代水电摇篮”等历史元素,凸显工程的大气宏伟,增强视觉与情绪的体验,形成具有工业美感的夜间景观照明,进一步完善三峡集团大型清洁能源公司的形象,将葛洲坝枢纽夜景打造成宜昌市夜景名片。
本工程2018.2.1筹建,2019.9.27完成调试,向建国“70周年”献礼。项目投资近四千万,使用各型号灯具18000余盏,敷设线缆十万余米。该项目处于葛洲坝电力生产核心区,信息安全对灯光控制系统要求更严,施工部位50%以上为高危区域(临水、临边、临高压电),航道要求避免炫光,并减少光污染以及对长江中华鲟保护区的影响。
设计理念
1)设计主题:万里长江蓄新辉、水电丰碑谱未来
根据葛洲坝枢纽空间结构及观赏角度,照明设计通过“一轴、一心、两区”的灯光创意理念,把葛洲坝枢纽区域夜景凝聚成一幅以“万里长江第一坝”和巴楚文化、水电文化为背景元素的立体灯光巨卷,以展现宜昌文化的个性与魅力。
2)方案设计说明:
照明空间构架—“一轴”
“视觉中心点”:灯光秀场
“三层”:天际轮廓层、坝体层、泄洪闸层
“三点”:一号船闸、二号船闸、三号船闸
3)照明分为基础模式和表演模式:
基础模式:照明模式以静态灯光为主,主要突出厂房和坝体的特色结构,展现坝体的宏伟大气。
表演模式:照明模式以动态灯光为主,灯光秀场作为中心及灯光演绎的高潮核心部分,将灯光变化与音乐控制系统集成,以灯光的色彩与速度变化,电脑激光灯的造型与动感,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共同演绎出华彩的乐章,使人身临其境,欣赏扑朔变幻的高科技、多媒质景观。且呈现坝体春-山水绿、夏-长江蓝、秋-鎏金黄、冬-中国红的色彩变换。
表演照明模式:
篇章一:梦启——起航
篇章二:梦影——演绎
篇章三:梦续——续写
项目创新点
葛洲坝枢纽渲染照明工程为建坝后近40年才实施的照明工程建设,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避免对坝体的损伤,最大程度地利用坝体原有的电缆通道和敷设路径进行线缆敷设,减少坝面开挖,同时兼顾美观效果。
针对工程临水临边施工的难点,通过精准设计、科学制作、载荷试验检验通过,最终将特制吊篮成功应用到工程中,提高安装效率近50%。
此外在220kV高压带电区,设计了点光源专用挂架,解决了原计划7台150MW大容量发电机停电配合的问题,在不停电情况下完成最终施工,保障了电力生产的不间断供应。
通过灯具选型和调整安装位置,将坝体建筑大玻璃窗结构导致立面受光面损失的影响降到最低,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原设计效果。利用编解码技术结合网桥设备,解决了超三千米跨江远距离无线音频信号传输问题,实现了观景平台与灯光秀演绎的声光同步。
策划、设计与安装紧密贯彻“长江大保护”思想,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。狠抓网络信息安全,搭建渲染照明独立网络系统,并将控制设备扩展端口进行物理隔离。
本次设计运用了多媒体投影灯、激光灯等新型设备。可实现整个控制区内“声、光、电、影”的同步控制(既对环境照明系统,音响系统、喷泉、水幕投影等同步控制),还可以实现灯光照明和颜色的变化与音乐旋律同步。
项目地点:湖北宜昌
业主单位: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厂
施工单位:湖南金安交通设施亮化景观建设有限公司
施工时间:2019年6月4日
竣工时间:2019年12月20日
来源:中国照明网
【版权声明】
1.凡注明来源∶"中国照明网"的文章,版权均属中国照明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。
2.凡第三方提供的稿件资料或转载的文章,目前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.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,请点击这里评论
在线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