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宇宙建筑 | 虚实融生,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的未来城市
2022-11-23
中国照明网报道
作者:小艺

12297
导语: 元宇宙降临,虚实融生,全新的社会图景正在悄然浮现,设计师们已经纷纷开始了初步的尝试...... NFTism 虚拟画廊、利伯兰元宇宙和医学中心,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所(Zaha Hadid Architects)站在创新的最前沿,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 Web 3 及其对全球建筑师的社会经济机会。
元宇宙降临,虚实融生,全新的社会图景正在悄然浮现,设计师们已经纷纷开始了初步的尝试......
NFTism 虚拟画廊、利伯兰元宇宙和医学中心,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所(Zaha Hadid Architects)站在创新的最前沿,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使用 Web 3 及其对全球建筑师的社会经济机会。
一、虚拟画廊
在2021年12月2日开幕的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上,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展出了名为《NFTism》的虚拟画廊,探索元宇宙中的建筑和社交互动。
《NFTism》虚拟画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通信的网络空间。
真实照片、3D和MMO(大型多人在线游戏)视频游戏制作技术,结合高速网络和云技术,使网络空间成为三维、互动丰富、社交和感官参与的空间,观众可通过使用桌面浏览器、移动应用程序和智能电视的各种设备访问。
网络空间是支撑元宇宙的集成空间网络技术的一部分——一个将网络空间的空间和交互体验与支持社会、社区形成和经济基础设施相结合的在线环境。
画廊的虚拟建筑采用经过现场测试的参数化设计技术,为广大在线观众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,如数字艺术和虚拟艺术博物馆等新形式的创意文化产品。
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空间设计侧重于用户体验、社交互动和戏剧构图,这种虚拟建筑由性能对齐、经过现场测试的参数化设计技术提供支持。
虚拟画廊展示了 Kenny Schachter 之前委托的设计,包括“Z-boat”、“Z-Car One”、雕塑长凳“Belu”和凳子“Orchis”。这些设计是扎哈·哈迪德建筑师和扎哈·哈迪德设计公司之间的合作。
技术开发公司 JOURNEE 将他们的技术整合到ZHA设计的虚拟空间中,开发了一种建立在独特的、性能优化的 MMO 技术之上的 SaaS,集成了音频-视频交互功能以及网络和云托管服务。
二、利伯兰元宇宙
在南斯拉夫内战结束后,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国就多瑙河边境国界产生了分歧,最终导致出现了多处无主地。2015年4月,捷克政治家 Vít Jedlička 和其余7名志愿者来到其中最大的一块无主地(占地7平方公里),并宣布成立利伯兰自由共和国(Free Republic of Liberland)。2022年3月,扎哈·哈迪德事务所打造了一座以利伯兰自由共和国命名的利伯兰元宇宙(The Liberland Metaverse),旨在引领这个自由微型国家的发展,人们在这座虚拟城市里购置的土地亦或是建立公司,现实中的利伯兰自由共和国也将承认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及股份。
在这座承载着自由主义的虚拟城市里,各类功能型建筑与城市设施一应俱全:国家会议厅、NFT广场、办公大楼…… 所有的建筑都具有强烈的扎哈·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标志性风格,流畅而具有力量的动感线条相互交织,构建出磅礴的建筑群,令人叹为观止。
事务所采用了能够生成建筑形式的 parametricism 软件,即参数化设计制作,通过算法来创造建筑的复杂形态。因此,在现实中暂时无法构建的天马行空的建筑,在此皆能实现,例如特殊的圆角曲线、悬浮式的建筑等等。
△流畅而具有力量的动感线条
市政厅是城市的中心,有一条梯田式的人行道环绕着大楼。在里面,长凳以马蹄形排列。
△市政厅
德菲广场采用 ZHA 标志性的曲线风格设计,这个被水环绕的虚拟校园将被用作“加密项目、加密公司和加密活动的网络中心”。
△德菲广场采用事务所标志性的曲线风格设计
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首席建筑师 Patrik Schumacher 认为互联网的未来是元宇宙,物理空间将始终与虚拟空间共存,两个世界的融合将继续加强。虚拟环境与物理环境一样真实,社会现实存在并无缝跨越这一鸿沟。
这座“自由之城”如今在 Mytaverse 平台有约60万用户入驻,成为了web3.0产业互联和协作的助力。
三、医学中心
2022年4月6日,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公布为《绝地求生》游戏设计的虚拟建筑:医学中心(Medical Centre)。
项目体现了 ZHA 对元宇宙、空间网络、以及赛博空间(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)的长期兴趣。
医疗中心的空间设计考虑了用户体验、交互和导航方面,以适应游戏和第一人称游戏场景。
其中央开放式中庭,让玩家清楚地了解如何在建筑物中导航。
虚拟架构被设计为三个互锁的建筑,每个建筑都与未来医院内可能的学科相关:机器人手术、抗衰老/长寿研究、康复和预防性诊断医学。家具也是根据这些主题设计的。
编辑:何美玲
来源:全球数字光影艺术创新网络
作者:小艺
【版权声明】
1.凡注明来源∶"中国照明网"的文章,版权均属中国照明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。
2.凡第三方提供的稿件资料或转载的文章,目前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.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,请点击这里评论
在线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