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首个LED储能路灯批量改造试点项目落地杭州上城区,为城市照明碳中和提供 “杭州方案”
2025-05-23
中国照明网报道

1332
导语: 近日,上城区上祥路、茶汤路等街道的101盏特殊路灯亮起,宣告全国首个 LED 储能路灯批量改造试点项目正式在杭落地,为城市照明领域碳中和贡献创新力量。
近日,上城区上祥路、茶汤路等街道的101盏特殊路灯亮起,宣告全国首个 LED 储能路灯批量改造试点项目正式在杭落地,为城市照明领域碳中和贡献创新力量。
这些新型路灯融合了智能储能、动态调光、应急保障等前沿科技,正照亮杭州的夜晚,同时探索着低碳照明的未来路径。
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景观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批储能路灯遵循“低谷充电 + 高峰放电”的智慧运行策略。在每日 23 点至次日 7 点的用电低谷时段,路灯自动开启充电模式,将电能存入专用电池;待到早高峰电力供应紧张时,便切换至储能供电,有效实现“削峰填谷”。经专业测算,这一模式能使区域照明能耗降低 30%,全年减少碳排放超100吨,节能减碳效果显著。
不仅如此,项目工程师将路灯比作“智慧能源管家”,其后台管理系统借助 AI 算法,实时追踪杭州分时电价波动。恰似一位精明的操盘手,系统会在电价上行前,提前启动储能模式,确保所充电能均来自电价低谷期,最大限度优化能源成本。
这批新上岗的路灯还具备“应急充电宝”功能。极端面对天气等突发状况,它们能迅速激活储备电源,保障至少8小时的持续照明。技术人员透露,系统内预存了20余种应急预案,无论是梅雨季还是寒潮天气,都能从容应对,如同给路灯配备了专属 “防灾指南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每盏路灯都配备了“健康手环”,可实时回传温度、电压等关键数据。一旦路灯出现故障,后台大屏幕能立刻精准定位 “病灶”,使维修响应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。
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(市城市管理局)市容景观发展中心负责人认为,该项目是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的典型协同案例。通过 “照明 + 储能 + 应急”的多功能整合,既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照明的需求,又全方位提升了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水平。展望未来,杭州将持续推进储能路灯的应用,致力于打造 “会呼吸、有温度” 的智慧照明系统,让城市夜晚更加安全、低碳且充满科技感。
编辑:严志祥
来源:杭州日报
【版权声明】
1.凡注明来源∶"中国照明网"的文章,版权均属中国照明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。
2.凡第三方提供的稿件资料或转载的文章,目前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.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